精准扶贫是我国“十三五”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国家层面上来说,扶贫攻坚工作贯穿了产生贫困到脱贫的全过程,确定了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过渡策略。但在地方上和具体的扶贫攻坚措施中,依然存在一些手段不完善,缺乏可持续性的问题。
现在很多地方也非常清楚输血式扶贫的弊端,深知输血式扶贫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培养懒惰等后果,开始采用技术扶持、智力扶持、项目扶持等手段,向贫困地区输送生产工具,开展农民夜校,招商引资等方式解决贫困地区的落后问题,实现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从劣质到优质、从低产到高产的蜕变。可是,在这样的造血式扶贫的实现过程中,却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因素,那就是市场因素。扶贫部门仅仅从生产环节进行扶持,而忽略了市场营销、销售渠道等环节。
只有在市场的指导作用下,才能让农产品实现在流通中增值,让农产品在保证优质的情况下实现优价。曾经我们的输血式扶贫就是扶贫对口单位及职工在扶贫日或其他节日里赠送米面油、赠送衣物和钱财。后来国家开始提倡造血式扶贫之后,地方政府又开始对贫困户进行培训,然后扶贫对口单位赠送种苗、鸡仔、鸭仔、小猪或小牛等,让贫困户养大后自己卖掉,如果卖不掉,则由扶贫对口单位回购等,但这样的方式依然缺乏可持续性,不少贫困户将捐赠农作物完成种养殖之后又望眼欲穿地期待扶贫对口单位继续赠送……这样脱离了市场的扶贫方式中,没有经历市场的考验,即便在国家的扶持之下实现了优质,也难以实现优价,更谈不上可持续性发展了。
我国的精准扶贫战略,可以用“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来形容。要从根源上实现扶贫攻坚,进而致富奔小康,决不能盲目从事,只生产自己想生产的产品。扶贫攻坚必须以市场为目标,以渠道为抓手,以信息为导向,以知识为基础,只有完成从市场需求到本地生产这一逆向思维,才能结合自身优势,生产市场需求的产品,最终从根源上打赢扶贫攻坚战,彻底解决贫困问题。(作者:王惠民)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